
7月9日配资杠杆官方网站,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中心”)召开2025年中总结工作会议,会议对2025上半年的工作及成效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2025下半年的工作展望以及探讨关于成果转化、数字化、产品化的成功案例。大湾区体系全体员工参与了本次会议。

讲好激励、奖好激励
为持续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激发团队活力,并通过“树标杆、享激励”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大湾区中心常态化开展“优秀技术经理人”等评选活动。本次会议上,颁发了“总经理特别奖”、“优秀技术经理人奖”及“重大突破奖”。
总经理特别奖



王燕明:
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队才能走得远,感谢公司的认可,很荣幸获得“总经理特别奖”,这是属于团队的荣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继续用科技的方法来服务科技企业,继续用创业者的姿态服务创业者,期待获得更多的突破!
李立照:
聚焦场景应用创新中心数字化升级,我们将通过用户数据画像精准捕捉需求,结合智能撮合系统打通全流程数据,实现从 “被动供给” 到 “精准匹配”、从 “刚性催办” 到 “柔性响应” 的转变,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能。
郭泉醒:
非常荣幸能获得中心颁发的“总经理特别奖”。感谢中心给予我负责大湾区国创中心知识城基地项目的宝贵机会,让我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平台上不断成长。这是我在中心第三次获得这个奖,每一次都是对我努力的认可,更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未来,我会继续秉持感恩之心,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重大突破奖


邢宝伟:
这份荣誉感谢优秀的团队,以及吴凯总、乔木总的紧密协同与高效配合,感谢中心运营小伙伴以及数字化产品团队,精准契合了成果转化的核心逻辑。中心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中心全国化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和坚实支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并进,为中心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吴凯:
所有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无人区,而弄潮儿的勋章永远属于第一批穿越风暴的人。
乔木:
感谢中心,未来将基于数字化能力,持续创新迭代,构建全国协作网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壁垒。
阮华:
作为技术经理人,我深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离不开多方资源的协同和全链条的服务。在工作中,我始终以“推动技术落地、赋能企业发展”为目标,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需求,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这份荣誉将激励我继续深耕技术转移领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科技成果转化贡献更多力量。
李彤:
很荣幸获得这个奖项,谢谢秦总,凯哥,华姐,还有其他领导同事的支持和指导,后续我会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研究和调研工作 ,推动战略咨询相关工作的开展。
优秀技术经理人重点签约奖

许晓敏:
很荣幸能获得“优秀技术经理人重点签约奖”!作为连接高校院所与产业需求的桥梁,我深知每一份合作协议的背后,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是对以“成就科研价值”为使命的坚持。技术经理人的角色,是“翻译者”——将科研语言转化为产业语言;是“协调者”——平衡科研理想与商业逻辑;更是“推动者”——让创新成果真正落地生根。未来,我将继续以专业能力赋能产学研融合,为更多“沉睡”的科技成果找到“唤醒”它们的伙伴!感谢公司的平台支持,感谢合作伙伴的信任,也感谢团队伙伴的并肩作战。这份奖项是激励,更是责任——我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为科技创新生态贡献更多力量!
肖楚航:
感谢中心,未来将继续做好技术经理人角色,力促成果转化!当好科技“红娘”,勇做创新“先锋”——打通壁垒,驱动科产深融!
张真振:
成果转化事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推动让技术变成资产、资本。
优秀技术经理人优秀案例奖

严玉梅:
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从理论探索走向市场1.0雏形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坚定走好技术经理人路线和拥抱当下复杂环境、敢于自我革新的鼓励。当下实战的技术经理人突破之路无定数,于我们而言,唯有锚定方向,极致扎根下沉,与企业和时代发展共命运,方能不破不立。0到1很难,下一步我们将和众多优秀技术经理人一起总结经验,萃取路径,加速更多成果转化案例出现。
张燃:
感谢中心,未来持续做技术经理人、做优秀技术经理人,驱动成果落地生金。
坚持走高质量AI发展之路
深入做有组织的成果转化
各体系负责人、敏捷型组织负责人就2025上半年度的工作情况做了总结汇报,并对下半年度的工作规划进行阐述。
武汉中心
2025年上半年,武汉中心以成果转化为主线,不断提升核心壁垒和影响力,实现多个首个突破:成立华中首个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举办首个面向全国的区级技术经理人大赛、入选2025年首批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备案名单,联合发起成立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联盟和湖北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下半年将加速构建“汤逊湖创新生态圈2.0”,推动科技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做有组织的成果转化和全链条创新,打造更多成功典型案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埔中心
未来将建立全国协作网络,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全国布局,培养区域合作人,建立线上线下生态网络,推动传统管理角色向“资源组织者"转型,深度梳理广州、武汉、吉林模式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路径,有力支撑中心全国布局战略,贡献地方实践的独特价值。
湾创策能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中,踏实做好政策申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保持专注和持续努力,助力科技企业合规增长。
凤科湾创
“共拓湾区科创生态新局”凤凰网+大湾区科学论坛合作落地湾区;K说联盟构建KOL直播带货矩阵,联合大院大所打造“研-产-销-IP”市场化链路,共拓湾区科创生态新局,实现成果转化C端链路。
创新事业部
创新事业部将以“成果转化”+“科企出海”+“技术并购”作为部门为核心战略,并以此引领全局工作。部门深耕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转答题人”,积极拓展重点城市合作,探索跨区域协同;同时打造“出海诊断”产品,帮助出海科企构建产品和技术壁垒;基于多场景创新清单,智能化收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场景供给能力,实现场景应用下的“技术试验场+技术大卖场”,赋能业务发展。
战略咨询部&大科技成果转化部
回顾人类职业史,每一个新兴领域的崛起——从律师到投资人,从会计师到AI工程师—第一批躬身入局者,往往既是时代的探索者,更是红利的收获者。
今天的技术经理人,正如三十年前的风险投资人:模式尚未定型,但方向已然清晰。不是每个掌握技能的人都会成为专职从业者,但超前构建“认知护城河”的人,必定能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抢占先机!
科创生态部
科创生态部,上半年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基于1企1档、1院1档,提供全流程管控与精准服务,从微观→中观→宏观,做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的小管家。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下半年继续加油,争取更多成绩与突破!
首席技术情报官
数字化超越工具范畴,已成为必备技能。不要高估人工智能的现在,也不要低估人工智能的未来。尤其在垂直AI领域,其生命力源于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这些积累一旦升华为AI驱动的逻辑,便能释放难以估量的能量:大幅提升效能,显著拓展能力边界。因此,我们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使其成为工作跃升和个人能力进化的强大引擎。
企业赋能部
企赋将坚定走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资本化路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赋将一直优化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数字化事业部
驱动产业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深化数字变革,强化AI驱动。
科技信贷部&活动策划部
2025年上半年,我们紧密围绕大湾区科技企业需求,通过加强与银行联动机制,提升审批效率,为广州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入池服务。也成功举办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等品牌活动,精准对接资源,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路演结合,影响力辐射全国。同时,承接的多个创新创业大赛,结合数据化赛事系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下半年,我们将与体系各部门协同发力,以“金融+活动”双轮驱动,更多通过数据化工具为大湾区科创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
综合服务部
2025年上半年,综合服务部以 “务实笃行、攻坚破局” 的劲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下半年,我们将以 “数字化、产品化” 为核心,开启 “大展宏图” 新征程。
技术经理人Ai派单运营中心
运营是“内外兼修的艺术”。对内部门将加快与各部门打磨数字化产品,带动资源深度协作;对外是盘活各类外部资源,形成生态互动,以加速目标达成。
创业就业部
从保就业到促创新,积极探索从基础就业服务到科技猎头的融合转型,围绕发展战略破解重构,通过AI赋能以科技猎头服务打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路径。
国创中心
大湾区国创中心知识城基地以成果导向和需求导向双轮驱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针对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资金、场地等全链条服务,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试平台、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以点带面,整合提升周边科技创新资源,打造新时代孵化器的领头羊,并与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园区形成联动效应,将国创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中心)打造成为立足广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际的战略性、综合性高端创新枢纽。
培训中心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立足「导流枢纽平台」定位,以人才定向培养为纽带、数字化工具为支撑、产品化孵化为目标,构建「培训 - 转化 - 产业化」闭环生态。通过分层培育、精准对接、持续赋能,最终打造“大湾区中心特色的培训业务体系”,走好从1到100的路。
科创品牌传播中心
科创品牌传播中心在上半年各平台粉丝数量有明显增长,用户群体不断扩大。多条视频获得较高关注度,传播效果突出;与超百家媒体达成合作关系;通过打造全媒体矩阵,策划了多个专题栏目,深度参与并打造多个品牌获广泛关注。下半年也将进一步强化全媒体矩阵建设,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载体,围绕成果转化开展系列传播活动,以宣传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立体全面的融媒体传播体系,助力科创价值高效传递。
总经办
2025年下半年,总经办在继续做好部门基础职能的同时将不断提升部门与业务的黏连度,紧跟公司战略,定好部门标签,提升部门成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和积极性,一方面将AI融入工作,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战略中。
财务部
大湾区中心在不断构建技术壁垒,基于人工智能+产业链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的领先模式,积极开拓全国市场,成效显著: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广州以外地区贡献超过一半,香港、澳门、深圳、武汉、江西、湛江、吉林等地新项目相继落地。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商业模式与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全国业务拓展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事行政部
2025年人事行政部全力践行公司 “与优秀为伍” 的人才理念。在技术经理人招聘方面,打造技术经理人进阶之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撑。人事行政部致力于打造一个 “有温度”、“有凝聚力” 的大湾区中心大家庭。
随后,多位员工主动分享了个人的2025上半年市场化目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对大湾区中心战略的思考。
董事长总结致辞

在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一、回望半年:锚定OKR,以多维协同激活创新融合动能
上半年,我们紧扣年度核心目标,在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中实现关键进展:
一是持续夯实核心技术壁垒,同步深化产业链技术情报体系建设,以精准情报支撑场景创新落地,让技术创新更贴合产业真实需求;
二是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专业化培育,依托“线上工具+线下运营”模式,推动技术经理人事务所成为成果转化的核心枢纽,促进“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与场景创新深度结合,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场景,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三是以人工智能赋能成果转化为抓手,借助全国布局的初步落地,在更广域的产业场景中探索创新融合路径,构建覆盖更全、响应更快的创新服务网络。
二、展望前行:聚焦 AI,以系统能力开拓融合发展新局
面向未来,我们需以更高站位推进三大核心任务:
一是迭代升级核心竞争力,将产业链技术情报、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有组织的转化机制、场景创新与“线上工具+线下运营”模式深度绑定,以技术经理人事务所为核心节点,打造“技术-场景-产业”闭环融合的独特生态壁垒,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效能;
二是全体成员要主动建立个人能力标签体系,聚焦场景创新设计、技术情报分析、成果转化运营等关键领域强化学习,通过能力“做乘法”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协同成长,为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以全国布局为依托,全面推进内外部数字化转型,依托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的核心作用,加快形成更高效的全国成果转化协作网络,让创新服务渗透到更多细分产业场景,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持续放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乘数效应,推动中心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唯有以场景为纽带激活创新要素,以融合为路径打通产业脉络,方能在创新生态建设中抢占先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配资杠杆官方网站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